剛剛在為學生找閱讀文章時發現的很好的文章.....

探險心,就是勇氣

作者: 口述=陳美琴(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副教授)文字整理=高惠琳 攝影=李昌元 | 張老師月刊 

童年的時光,幾乎都是年長的哥哥們帶著我去野外嬉戲遊玩,下水摸魚抓蝦、河邊築壩養魚,田邊釣青蛙……,充滿著探險性的活動還真不少。有些時候,只要哥哥高舉獵槍,對準目標「砰」一聲,我們馬上跟著狗衝出去,又跑又叫,興奮地去搜尋、去探險。這些經驗促使我日後遭遇到困境,或是面對挑戰的情境時,我總會像當年一樣,瞪大眼、仔細看,再左彎右拐地到處探路、找方向,解決問題,或是嘗試不同的玩法與做法。

我在想,當年山野裡的玩耍,培育我的,不單單是探險因子,而是穩穩扎根一輩子的「勇氣」。

勇氣,發展的重要關鍵。

從人本心理學角度來看,每個人天生都具有許多的潛能和面對生存挑戰的勇氣,有趣的是,勇氣往往也是影響一個人發展與成長很重要的分界點,如果向上,就是勇於嘗試、經營、突破;往下,則是原地踏步或是倒退走。一個人能不能做出改變、會往上提升還是往下沉淪,勇氣,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。

問題是,許多人好像都把這份天生就有的勇氣給冰封住,可能是嫌麻煩、嫌累,或許是怕受傷、擔心失敗,也可能是生活太過安逸或富裕,讓自己沒有足夠的動能和誘因去啟動勇氣,做出不一樣的嘗試。

尤其童年時期,如果沒有把勇氣好好開發、提煉,大人只知一味地呵護、介入,導致孩子無法在好奇心正盛的年紀,勇於嘗試、探險;當生活中的一切被制約、被設定好,久了,自然習慣這種預先安排妥當,既安全又穩定的生活,至於那派不上用場的勇氣,便像多餘的器官,就會慢慢退化不見。

這也是我總是不太贊成老師們喊學生是「小孩」、「小朋友」,雖然是出自於師長的關愛。小學生、中學生,或許還可以這樣叫,但明明都已經二十初頭,算是成年的大學生,叫「小孩」,多少是把他們給叫小了,同時,也可能在某些程度上,讓他們因此「退化」到孩子的階段,再度習慣被餵養、被保護、被安排、也就被決定了!

移動、超越、轉化,都是探險。

講到探險,讓我想到一個英文單字:transfer(移動)。
探險本身就是一種行為上的移動,而移動的正加強則是「超越」(transcend),超越便可能帶來轉化(transform)。移動→超越→轉化,從開始到整個過程,都是探險,也都必須靠勇氣才能進行和完成。

三、四年前,我決定和朋友們前往印度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服務,雖然親友們的好言提醒和叮嚀當地的髒與亂,我仍冒著水土不服的風險,只希望在能力範圍內還可以的時候做些服務,也對自已做些挑戰。

到了那裡,我才發現,哇~有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,包括西班牙、義大利、荷蘭、日本、韓國……,他們暫停了學校的課業或工作,用一年的時間在垂死之家當義工,進行生命體驗,甚至把這樣的特殊經歷送給自己當作成年禮。

讓人感動的是,他們並不是被安排來的,也不是報名任何團體,有精心規劃的行程和保護措施,而是發自內心,用自己的方法,主動來到這裡。

不管這些年輕人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來這裡,但是他們確實做出了移動(離開自己的家鄉),做出了超越(克服生活上的不便和風險),我相信在身體力行中,他們的身心,絕對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轉化。對他們來說,這不只是一趟「外在」探險之旅,更是一趟「內心」勇氣之旅。

勇於嘗試和突破,然後,堅持下去。

回觀臺灣有很多年輕人整天瞎忙,或是被冠上「宅男、宅女、啃老族、草莓族、青貧族」,面對現實有許多不滿和焦慮,但有些人卻只願意守在原地「應付」眼前的狀況和困境。他們心想著要發財、希冀生活可以有所改善,可是,卻不願意拓展人際關係,也不想冒險挑戰自我、拓展國際視野及競爭力,只想宅在家裡與電腦相處,不願走出自己的舒適圈。

雖然專家強調,不要隨便換工作、不要輕易轉換跑道,這樣累積不了資歷和專業。可是,不試怎麼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,要的是什麼?剛出社會,換工作很正常,多方嘗試是好事,最重要的是,這樣的轉換和改變,有沒有意義?就算是探險,也要有想法、有目標,而不是隨著心情與任性橫衝直撞;還有,轉換和改變之後呢?能不能讓自己跳脫出來,變得更好?能不能在變好之後,堅持下去?

其實,每個人都遠比自己想像得要強大、有潛力。生命的可貴,就在於有太多可能的存在,只要我們勇於嘗試、敢於接受挑戰,然後奮力跳;當我們能夠跳脫既有的模式、窠臼,就可以換來不一樣的我,一個不同於原本我的全新我。

人因勇於改變而偉大。

大腦科學研究表示,右腦主圖像思考,屬於創意功能;探險,便是一種畫面與創意。所以,當一個人過度安逸,不思創新與突破,慢慢地,他的右腦便可能萎縮。

這讓人不禁聯想到3C科技的高度發展,讓許多人坐在位子上不動,或是只在位子上點滑(滑鼠、遙控器);科技所提供的便利,讓人們懶於走出去,懶於面對人群,只躲在自己安全的小天地裡,做簡便且不花力氣的事。

但是也因為如此,導致許多人有人際困擾。自我圈限和過度的保護及限制,讓他們無法也不敢面對人群;此外,當有狀況發生時,他們往往也會不知道,或是不敢向別人求救。

這時,勇氣也就相對重要。

多年前,我到西班牙念書,雖然出國之前,我已經花了一段時間學習西班牙文,可是,我希望趁著在西班牙的第一年,把語言學好,好準備接下來的課程學習。平常,我看電視、租影片,聽力的確增強了,可是,會話能力呢?我的個性較內向,不太可能到處跟陌生人攀談,更何況是語言不通的外國人。但是,想了想,我決定做出突破:每一天,我都必須到不同的超市或雜貨店買日用品,並開口跟店員問問題;而且我規定自己,就算當天有好幾件物品要買,也必須一家店只買一樣,讓自己多一些與人接觸、對話的機會。

遇到問題,思考如何突破,需要勇氣;找到方法後去實踐,更需要勇氣;持續地做下去,同樣需要勇氣。
勇氣,其實也是熱情,有熱情、有好奇心,不管遇到任何阻礙或挫折,都會主動積極地想對策、找方法解決。要知道,主動,就不會只是應付了事;積極,才能主導自己的生命。

知識的灌輸,絕對不是人生的主要任務;勇氣、好奇心、挫折忍受力,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學習和珍寶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編Mary O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